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24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四川轻化工大学申报的阿拉伯语(050206,文学,四年制)、智能制造工程(080213T,工学,四年制)及人工智能(080717T,工学,四年制)三个本科专业成功获批。至此,学校本科专业总数增至76个。此次新增专业紧扣国家战略需求与区域产业发展方向,彰显学校在“新工科”“新文科”建设中的前瞻布局,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及川南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阿拉伯语专业:架设跨文化交流桥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阿拉伯语专业立足国家对外开放战略,聚焦语言能力与文化素养的双重培养,致力于培养精通阿拉伯语、熟悉中东地区人文社情的复合型人才。课程体系涵盖语言技能、文学文化、区域研究等模块,并计划通过国际合作拓宽学生视野。
学校在外语教育领域已积累丰富经验,此前葡萄牙语专业通过与巴西多所高校的合作,建立了学生交流、奖学金支持等机制。未来,阿拉伯语专业有望依托类似模式,推动与阿拉伯国家高校的学术合作,助力川南地区文化“走出去”。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深度融合“智能+”,打造高端制造人才高地。作为“中国制造2025”核心领域之一,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以“学科交叉、产教融合”为特色,依托学校机械工程学院的雄厚实力,整合国家新工科试点单位和四川省智能制造标准化教育融合示范基地资源,强化实践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
学院与五粮液集团、东方锅炉等40余家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通过“研—创—赛—学”一体化实践平台,助力学生参与智能制造项目研发与标准化应用。毕业生将面向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智慧能源等行业,成为兼具工程能力与创新思维的技术骨干。
人工智能专业:聚焦核心技术攻关,赋能产业智能化转型。人工智能专业以“技术驱动、应用落地”为导向,依托人工智能四川省重点实验室,聚焦智能无人系统、机器视觉、大数据与边缘计算等研究方向。课程设置涵盖算法设计、智能控制、多模态感知等核心领域,并引入虚拟仿真、项目式教学等创新模式,推动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
近年来,学校在人工智能领域成果显著,实验室团队与内江、自贡、宜宾等地40余家企业开展技术对接,推动智能酿造、智慧电力等场景的科技成果转化。新专业将深化与领军企业的协同育人机制,为川南经济区“智改数转”提供人才支撑。
学校始终秉持“服务国家战略、对接产业需求”的办学理念。此次新增专业是学校优化学科布局、深化产教融合的又一里程碑。通过“专业+标准化”育人模式创新、“人工智能+”教学体系重构,以及国际化合作网络的拓展,学校正加速培育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未来,学校将继续推进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强化与政府、行业、企业的多维协同,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西部大开发新征程贡献轻化工智慧与力量。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