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党中央实施“千人计划”,对高校人才工作提出新要求,带来新机遇。清华大学高度重视,抢抓机遇,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共有5人入选第一批“千人计划”、16人申报第二批“千人计划”。
一、加强领导,健全体制,做好人才队伍的科学规划
在人才强国战略的推动下,清华大学把人才工作作为推进学校发展的着力点,以建设世界一流的教师队伍为目标,以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为重点,大力推进人才工作的改革创新,科学制订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先后出台《加强“十一五”人才引进工作的意见》和《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计划实施办法》,提出到2020年引进200名海外知名大学教授、副教授的目标,作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举措。
学校认真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设立人才资源开发办公室。校领导对于人才引进工作高度重视,校长顾秉林今年3月带队专程到美国与数十位一流大学教授逐一沟通,直接促成多名教授申报“千人计划”。
二、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创新引才工作的运行机制
清华大学先后进行一系列人事制度改革,在科研启动经费、薪酬、学术团队、研究生名额等方面向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根据拟引进人才需要,提前配置资源,做到“平台对接”,实现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针对杰出学术带头人的创新团队所需,建立特别研究员、特别副研究员等制度。同时,充分发挥知名专家学者的作用,以才引才。近年来,“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以及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终身教授施一公、德国马普光学所所长王力军、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经济学终身教授钱颖一、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宋永华等中青年学者到我校任教,在海内外产生很大反响,也吸引了一批优秀学者的到来。
此外,学校利用能源学科优势,积极与神华集团合作,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同引进海外人才。由神华集团出资,共同建立北京低碳能源研究所,以清华大学为平台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在清华大学共建若干研究中心,作为北京低碳能源研究所的一部分。对于引进的高层次杰出人才,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和本人意愿,既可聘为北京低碳能源研究所的研究员,也可聘为清华大学的教授。
三、努力建设创新文化,努力营造关心支持人才的文化环境
长期以来,清华大学形成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和“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精神为主的学校文化,成为激励广大师生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沃土。近年来,学校大力弘扬创新精神,加强师德建设,通过在《新清华》上开辟“人才引进专栏”等方式,大力宣传引进和培养的优秀人才,努力营造出人人关心支持人才的良好舆论氛围和创新文化。
学校还在实践中总结出以下的规律性认识和体会:人才是办学之本,人才工作是学校科学发展的战略工程;人才工作要从实际出发、与学校发展战略相适应;人才工作要遵循人才成长发展规律,做到培养与引进并重,事业、感情、待遇并重;改革创新是人才工作的生命力,要把继承与创新有机地统一起来;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形成人才工作的合力。
学校将以“千人计划”为契机,解放思想,扎实工作,不断开创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