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提交

北京大学培养科技创新人才 服务能源资源工程

高考资讯网  更新时间:2009-07-02  文章来源:北京大学  作者:未知

    日前,北京大学工学院能源与资源工程系首届研究生顺利毕业。能源与资源工程系于2006年首次招收8名研究生,除5人选择继续攻博外,张炜炜、张浩平和张巍三位同学选择硕士毕业。其中,张炜炜、张浩平二名同学分别受聘于斯伦贝谢公司(全球最大的石油公司之一)和国家能源局,张巍同学则在中国科学院先进技术研究院与三亚政府机关二者中再做选择。

    能源与资源工程系自2005年成立以来,在能源和资源领域开展前沿性、交叉性的研究,注重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强调国际交流与合作,为我国的能源和资源工程做出了贡献。

    全球能源供应以及环境状况的日益恶化已成为人类面临的挑战,培养一批高、精、尖的创新型科技人才势在必行。2005年,我校依托浑厚的文、理科基础,成立能源与资源工程系,并开始向全世界招聘一流专家和学者做系里的骨干教授。在成立之初,只有张东晓教授一个人。“我是光杆司令”———工学院副院长、能源与资源工程系主任张东晓这样风趣地比喻自己。

    经过1年的筹备和规划,2006年,能源与资源工程系开始面向全国招收本科生和研究生。我校工学院大一学生不分专业,统一进行基础课的学习,2007年06级本科生开始进行自主专业选择,有27名学生选择了能源与资源工程系。而07级学生在2008年选择专业时有43名选择了本系,约占工学院学生的50%。

    此时,能源与资源工程系已有专职教授13名,兼职教授5名,大部分教授承担着国家级科研项目研究,人均研究经费每年都在百万元以上。谈及此张东晓欣慰地笑了。系副主任王习东教授说,能源与资源工程系成立后,注重和世界知名院校的相关专业学者进行沟通,了解世界名校相关专业的教学体系,经过两年的摸索和总结,形成了一套能够兼顾学生对学科基础知识与专业工程能力培养要求的教学体系。

    在学生实验方面,进行师生之间“传帮带”教学一体化,教授指导大三的学生走进实验室参与科学研究,考虑到同龄人之间交流顺畅,大二的学生要经常和高年级学生沟通,了解相关知识,同时根据需要也可以做一些基础实验;学生们大二就开始参与各自课题组的研讨会,了解相关科研项目;暑期学生们进行实地社会实践,如考察了北京周边相关的能源与资源生产企业等。

    在实验基地建设方面,实行“内外结合”的方针,也是系里的一大特色。对内依托有利资源与大型企业合作建设研究中心,如,和中石油合作建立“北京大学非常规油气资源研究中心”,积极开展跨学科研究,先后承担了多项石油天然气方向的研究课题,为我国油气勘探开发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解决方案,取得了一批重要研究成果。

    目前该系正在筹建与山西省合作的“能源清洁利用产业化研究基地”,这是原校长许智宏院士在山西考察期间和山西省领导达成的一项共识,旨在更好地发挥北大多学科优势,促进山西省煤炭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合理开发。实验基地成立之后,将在煤转电、煤焦油、煤炭多元化利用方面取得一批重要研究成果,同时为国家培养一批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人才和技术管理人才。

    对外合作方面,与发达国家和著名院校在能源开发和利用领域开展合作研究。如:由日方出资百万美元,在生物能源研究方面开展国际合作研究;美国斯坦福大学出资两百万美元设立合作研究基金,双方专家在温室气体减排和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据王习东介绍,2009年3月,本科教学实验室和实验设备将投入使用,届时学生们将有更多的实验空间。

    另外由于能源与资源工程系研究的领域是社会所急,企业所需,很多国际组织和大型企业愿意为学生们设立奖、助学金。据张东晓介绍,从2006年开始,世界著名能源技术公司斯伦贝谢每年为工学院学生提供20万元奖学金,为数名学生提供本科学习“全程奖学金”,资助额度为每人每年1万元,基本上能够满足每位受资助学生的本科阶段学习需求。另外国际大型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每年为工学院师生提供奖教金,以鼓励师生在教学与科研方面做出努力。

    展望能源与资源工程系的未来,张东晓信心十足。他说,在全社会的关怀下,他们将坚持既定办学理念,在教学、科研领域取得更多的成果。培养一批能源与资源工程领域的创新型人才,为我们国家由工业大国向创新型工业强国的转变做出更多的贡献。(魏秋磊)

标签:高校新闻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教育新闻Education News
高考资讯Entrance Information
高校招生College Admis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