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提交

2008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十大新闻

高考资讯网  更新时间:2009-01-30  文章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  作者:admin

    第一,哈工大精神、哈工大校训、哈工大校歌正式确定

    2008年6月7日,学校党委决定,将试行一年的《哈工大精神、哈工大校训、哈工大校歌(试行方案)》中的相应内容正式确定为哈工大精神、哈工大校训、哈工大校歌。

    哈工大精神的表述为:铭记责任,竭诚奉献的爱国精神;求真务实,崇尚科学的求是精神;海纳百川,协作攻关的团结精神;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的奋进精神。

    哈工大校训为:规格严格,功夫到家。

    哈工大校歌是由我校知名校友、原文化部部长、第十届全国政协常委刘忠德作词,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歌剧院院长刘锡津作曲的《哈工大之歌》。

     第二,我校第二颗小卫星“试验卫星三号”发射成功

    2008年11月5日8时15分,我校抓总研制的第二颗小卫星“试验卫星三号”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试验卫星三号”是我国第三颗技术试验卫星,主要用于空间大气环境探测新技术试验。

    作为由高校抓总研制,并具有明确应用目标的卫星,“试验卫星三号”的研制和成功发射充分显示了高等学校蕴藏的创新能力与优势,充分证明了高等学校在国家重大工程项目中的组织实施和质量保证能力,充分体现了高等学校发挥多学科综合交叉优势,积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国家航天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决心和能力。这说明我校已经成为我国卫星研制的一支重要力量。此外,高校参与卫星研制,对我国微小卫星技术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并对提高我国卫星应用能力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王树权就任哈工大党委书记

    2008年2月22日,我校召开了全体领导干部、教师代表、民主党派代表等参加的大会,宣布中共中央关于哈工大党委书记的任免决定。王树权同志任哈工大党委书记。大会由校长王树国主持,中共中央组织部干部三局巡视员兼副局长夏崇源,中共黑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衣俊卿等出席大会并讲话。国防科工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陈求发在会上作了讲话。

    王树权,男,汉族,1956年9月生,辽宁锦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研究员。1974年9月参加工作,1985年3月入党,辽宁财经学院财政专业本科毕业,经济学学士。曾任财政部工交司副科长、主任科员、副处长,1991年12月任财政部工交司地方工业处处长,1994年任财政部工交司副司长,1998年7月任国防科工委财务司司长,2001年11月任国防科工委副秘书长,2004年6月至2008年2月任哈尔滨工程大学党委书记。

    第四,国家领导人来校视察  曾荫权特首来校考察  诗琳通公主来校访问

    2008年8月30日,正在黑龙江省调研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专程来到我校视察工作。暑假期间,中央政治局委员王兆国来校视察。12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一行来到我校视察工作,对我校给予高度评价并作出重要指示。12月13日,正在黑龙江省调研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专程到我校科学园实地考察科学研究及成果转化等工作。

    2008年7月20日,曾荫权特首率领香港特别行政区东北三省考察团一行近150人到我校访问,观看了我校机器人表演,参观了航天馆。

    2008年4月6日,泰王国玛哈扎克里·诗琳通公主访问我校。诗琳通公主受聘为名誉教授,参观了机器人研究所。

    第五,教学、师资工作硕果累累 

    2008年,我校教学工作和师资队伍建设再添硕果:航天学院孙毅教授获“第四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梅洪元教授获“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称号;市政学院马军教授荣获2007年度“长江学者成就奖”中的工程科学奖;姚郁、冷劲松、刘林华、李一军4人受聘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刘国平、樊文飞、I.E.马尼安3人受聘
长江学者讲座教授,至此,我校长江学者总数达到27人。 

    分别以唐朔飞,蔡惟铮,张少实、王焕定为教学带头人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核心
课程教学团队”、“电气工程电工电子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和“力学课程教学团队”3个团队被确定为“2008年国家级教学团队”。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和材料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被批准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工程管理”3个专业点和“数学与应用数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两个经费自筹专业点被批准为第三批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机电学院宋宝玉教授讲授的《机械设计》和能源学院谈和平教授讲授的《传热学》两门课程确定为“2008年度国家精品课程”。计算机学院王宽全教授讲授的《C语言程序设计》和电气学院彭宇教授讲授的《数字信号处理》两门课程被批准为“2008年度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第六,科研工作获重大突破

    2008年,我校科研工作再获佳绩,科研总经费突破14亿元,科研内涵与科研水平得到提升。

    以任南琪教授、马军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城市水质转化规律与保障技术国家创新研究群体”和以韩杰才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高超声速飞行器复合材料的热力耦合问题国家创新研究群体”正式获批,成为我校同时也是黑龙江省高校首批国家创新研究群体。

    2008年我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经费突破8000万,比上年增长53%;ISTP论文列全国高校第二,EI论文列第三,SCI论文列第九;获国家科学技术奖5项,由我校牵头负责的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自1993年以来再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参研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2项。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我校在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16个重大专项中承担和参与了其中的11项,仅IC专项承担光刻机等核心任务,经费将超过3个亿。XX重大专项依托复合材料研究所成立两个研究基地,总投资超过2亿元。新增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中心1个,建立了中德政府间空间机器人技术联合实验室。“燃煤污染物减排国家工程实验室”的批复开创了我校科研基地建设的新渠道。

    我校及材料学院因为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做出突出贡献而受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表彰。同时,我校国际合作与交流进一步扩大和提升,国际合作项目总经费突破7000万,尤其是对俄合作、欧盟第七框架获得重大进展。

    2008年我校科研体制与机制进行重大改革,成立了科学与工业技术研究院。

    第七,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哈尔滨工业大学联合技术创新中心成立 

    2008年11月29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哈尔滨工业大学联合技术创新中心”成立暨揭牌仪式在科学园国际会议中心210会议室隆重举行。 

    该中心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与高校合作的首家联合技术创新中心,是贯彻落实
张德江副总理部属高校座谈会讲话精神,开展校企合作,有效探索产学研合作新模式的成功实践。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将每年向“中心”投入1000万元研发经费,首批连续5年,主要用于支持开展航天技术发展战略研究和影响深远的新技术研究,支持学校科研成果向航天领域的转移和应用研究,将具有市场和产业化前景的科研成果进行再开发和转移。
    
    第八,何晓波、刘峰获“全国见义勇为优秀大学生”称号  学生科技创新成果获多项国家级奖励

    2008年3月8日,我校航天学院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0518401班何晓波、刘峰同学在松花江上冒着生命危险救出两名掉入冰窟的女学生。黑龙江省委高校工委和省教育厅党组决定授予何晓波、刘峰同学“黑龙江省优秀大学生”称号。教育部作出决定,授予何晓波、刘峰同学“全国见义勇为优秀大学生”荣誉称号,同时号召广大青年学生向何晓波、刘峰同学学习。

    2008年,我校市政学院学生张健被评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

    2008年,我校学生在各种科技创新活动中佳绩频传。航天学院博士生周彬获第五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在2008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我校有5队获得一等奖,24队获得二等奖;在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决赛”中,我校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在首届全国大学生创新论坛中,机电学院本科生周定江主持的“四足爬行与轮动机器人”以票选第二名的成绩获得“我最喜欢的项目”之十大大学生创新成果;我校还荣获2008CCTV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暨亚太地区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国内选拔赛亚军。

    第九,哈尔滨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圣火在我校成功采集

    2008年12月10日,哈尔滨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圣火在我校成功点燃。这是素有“小冬奥”之称的大冬会第一次在一所大学里采集圣火,也是主办者第一次用“太阳光汇聚取火”之外的方式进行火种采集。

    搭载着吉祥物“冬冬”的爬壁机器人发出指令,位于顶端支架的机器人灵巧手做出倒计时手势,24枚仿真制作的模型火箭分3组升空,圣火盆里的火焰随之点燃——独具匠心的设计,天衣无缝的配合,共同导演了精彩绝伦的一幕。爬壁机器人和机器人灵巧手、模型火箭都是由哈工大研制的,我校师生用智慧、用协作完美演绎了这样一次不同寻常的圣火采集。

    世界短道速滑名将、我国首枚冬奥会金牌获得者杨扬手持大冬会火炬“冰韵天鹅”从圣火盆引燃象征着科技、青春的大冬会火种。哈尔滨市市长张效廉最后接过火炬并由工作人员点燃火种灯。
  
    第十,学生宿舍新增9万平方米  住宿条件得到改善

    校本部一校区护军街学生公寓、科学园研究生公寓于2008年秋季学期投入使用,新增建筑面积9万㎡,使学生住宿条件得到全面改善。

    两幢气势恢弘的学生公寓拔地而起,为学校增添了新的气象。一校区护军街学生公寓,建筑面积为66311㎡,地上13层,地下一层,寝室数量为1279间,能满足近5000名学生的住宿需要。科学园研究生公寓总建筑面积3286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为30396㎡,地下建筑面积为2466㎡,学生寝室房间为638间,可有效解决2364名研究生住宿问题。

    一校区护军街学生公寓、科学园研究生公寓的竣工,使学生住宿条件得到改善,有力地促进了我校办学条件的提升,使学校公用建设达到基本平衡。

标签:招生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教育新闻Education News
高考资讯Entrance Information
高校招生College Admis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