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提交

温州大学撤消专业引发争议

高考资讯网  更新时间:2009-01-20  文章来源:观察与思考  作者:潘振华

  中新浙江网1月19日电 随着大学的普及,大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而其中又有很多人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人们的观念也渐渐从“选个好大学”转变为“选个好专业”,更多的人可能在鸡头和凤尾之间选择了鸡头,他们宁可在稍微低一档的大学中选择一个热门专业,也不愿意硬挤进名牌大学去争夺末流专业的一个名额,可见专业的重要性已越来越体现出来。而日前,温州大学在用人单位建议的基础上,经过考虑,决定撤消几个不受市场欢迎的专业,其中包括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社会体育,这两个专业从20 08年就开始停招。而计算机应用(师范)专业,则改为隔年招。对于这个决定,有的人赞扬温州大学是以市场为主导,而有的则觉得专业不应该随便撤,会引发众多的影响。对此,记者专门赶赴温州大学进行了采访。

  学生意见VS学校政策

  这一决定犹如一颗小石子,在平静的湖面上激起了阵阵涟漪,特别是在那些被撤消专业的学生心中产生了不同的反响。

  “早就听说我们专业被撤消的事了,好像是因为毕业后找工作难吧,看来我们是目前的最后一届了,今后会怎么样还很难说,走一步算一步吧。”一位社会体育系的在校学生这样跟记者说,“我们这届一共是40个学生,相比于其他专业而言,不算多,但也不少,现在专业撤消了,是不是就不管我们了?以后我们毕业了回母校都不知道该找谁了,就如同流浪的人回到故乡时发现家都没了,感觉很失落的。”

  相比于这些在校学生,已经毕业的一些人的想法则实际了很多,来自浙江衢州的徐某是2005年毕业于温州大学社会体育专业的,如今还在为工作的事发愁。“之前做过一些工作,与所学的专业一点都不搭边,而我自己则是对体育情有独钟,也希望从事类似的工作。”在他的求职意向上,记者看到他欲从事的岗位大都是高中、初中以及小学的体育教师,而一般每个学校都已经有固定的体育教师,除非是新办的学校或者关系够硬才能进。对此,徐某的看法是,“现在不比从前了,以前大学生少,毕业后就成了香馍馍,用人单位抢着要,现在去找工作都是热脸去贴人家的冷屁股,要看他们的脸色,要是在毕业时学校能给我们推荐几个地方,可能情况就没那么糟糕了。”

  而对于这次的撤消专业,温州大学的领导和老师们则显得平静得多,记者电话采访了温州大学教务处的戴处长,他给记者介绍了这两个撤消的专业以及改为隔年招专业的情况。以社会体育专业为例,社会体育专业是温州大学在1995年设立体育学院后设立的,由于学校比较重视,发展速度很快,而毕业生也是以基础知识扎实、敬业精神好、基本技能高和社会适应能力强而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但是近几年,情况就没那么乐观了。体育类的人才出现了供需不平衡的状况,市场趋于饱和,新毕业的学生找工作难度较大。从2006年开始,温州大学每年都要进行全省调研,由学校主要领导带着各学院的负责人到各地市收集人才需求信息,并听取用人单位对温州大学专业结构、课程设置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做出撤消专业的决定,也是经过校方慎重考虑的,说到底也是为了使学生毕业后更容易找到工作。

  专业抢先意识VS市场观念

  开设这几个专业时,温州大学有自己的想法:一是立足温州,建立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管理制度;二是深化教学改革,形成重实践强能力的教学理念和具体措施。而如今,当专业的设立与市场的需求有了冲突,学生毕业后何去何从成了急需解决的问题。这次的撤消专业其实也可以说是专业抢先意识与市场观念的一次碰撞。

  2008年,温州大学约有7000名毕业生走出校门,比2007年整整多了1000人。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今年的就业形势更不容乐观。据有关部门统计,今年的岗位需求比去年同期减少了大约20%,这一增一减对学生的就业形成了巨大的压力。温州大学就业工作处副处长孙广福提供了这样的信息:2005、2006年,温州当地的用人单位能够消化温州大学70%左右的毕业生,2008年就降到了50%,今年,这个比例估计还要低。本地企业的需求少了,在外面找“婆家”就成了解决大学生就业的必由之路,因此就必须提供外地企业需要的人才。

  僧多粥少,市场的需求对于高校来说非常重要。“温州人的市场意识极强。”杭州市教育局副局长肖锋评价说,“温州大学全省调研,掌握用人单位需求并及时调整思路,在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更显可贵。”

  现任温州大学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所所长的张文健教授在分析我国社会体育专业现状时提出,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应以社会需要为前提,以市场为导向。当初开设该专业的时候,考虑到社会体育将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后的必然需求,毕业生可以当健身教练,也可以进社区从事体育工作。但是在调研中他们发现,社会需求并没有显现出来,特别是人们的理念并没有这么快跟上来。“可能开得太超前了。”孙广福说。

  专业开得有超前意识应该是好事,说明看到了时代未来的需要。正如我国目前营养师急缺,约有400万个工作机会虚位以待,而全国现有营养师不到4000人,如果能早几年看到这个需求,无疑能捞到第一桶金。在不久前温州市瓯海区举行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上,温州大学的陈淑媚教授也提到了群众体育向社会体育演变的社会背景和社会需求,还有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意义和主要职责,可以说这个工作或专业的意义巨大。

  正如温州大学参与调研的工作人员所说,类似社会体育类的单位目前大都处于起步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广大民众息息相关的社会体育成为了现在我国体育工作的重点和基本点,特别是当1995年6月国务院正式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后,这个产业的潜力已经渐渐凸显出来。而此次调研过程中一些用人单位提供的信息显示,社会体育专业暂时出现供需不平衡状况,这是否就该成为撤消专业的必然理由。学校方面是不是应该顶住压力,给专业来个“待定”,看看未来发展如何,而不是将一个本来有极大前景的专业放弃来为了促进短时间的就业率呢?这些都是有待商榷的。

  素质教育VS就业第一

  当今教育界提到最多的一个词汇无疑就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不仅是从小抓起,到了大学里更应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大学不是技校,也不是职高,不是为了单独训练某方面的才干而设立的,你选择的专业可能是兴趣所在,是你有兴趣在该领域获取较多知识的,而并不代表着今后就要从事与你的专业相关的职业,这是一个误区,但是在很多高校教师心里一直存在。

  事实上,很多毕业生在找工作时也不是按照自己的专业来找,学新闻的跑去搞地产、学力学的跑去做销售、学环境工程的考上了某监狱的公务员等等屡见不鲜。对于温州大学进行全省调研,为毕业生谋出路的做法,记者也是举双手赞成,这也是为大学生就业起一个良性的推动作用,体现了温州人的办事风格。但是,也不可避免地陷入了那个误区。

  “为什么大学本科毕业生找工作反而不如大专技校、职高的学生容易,很大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在大学期间虚度光阴,迷恋游戏、谈情说爱,并没有掌握多少知识,自身能力没能得到提高,有的连本专业的基本知识都没有掌握,等到了用人单位,在试用期间就显示出了很大程度的无知,这些只能说明高校教育没有做好,这样的话即使你就读的是再好的院校,再热门的专业,也只能是给这些院校抹黑。”某教育专家这样说。

  因此,学校如果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则不应简单撤消某某专业,而是要想办法致力于提高这些学生的个人素质、知识水平,或者通过调整专业结构、课程体系,发挥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还可以通过主辅修制、双专业和双学位制等途径,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努力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以前是流行“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现在则是“素质教育搞得好,毕业工作不难找”。真正有才能的人,不管你所学的是什么专业,都会得到企业的器重。观察记者 潘振华

标签:新闻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教育新闻Education News
高考资讯Entrance Information
高校招生College Admis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