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提交

绍兴大学:一所城市学府的百年变迁

高考资讯网  更新时间:2008-07-09  文章来源:绍兴网—绍兴日报  作者:裘浙锋 吕禹

  1994年1月,绍兴成立了一个临时性机构:绍兴大学筹备委员会。在当时这座十分宁静的小城里,这个小小的机构,成为一个风雅梦想的起点。

    15年岁月如白驹过隙,今天的这座城市,依然行走在通往大学梦想的道路上。

    绍兴的大学梦想,在时光中几经沉浮。而在纷繁的世事之间,一种穿越百年的声音,经久不变地回荡在这座城市的上空——教育强国。

    鲁迅、宋六陵与大学

    1994年,承载起这座城市大学梦想的是一所叫绍兴师范专科学校。绍兴师专的前身可追溯至1909年,时值科举制度取消、新学兴起之际,在今天延安路上的一所小房子里,绍兴创办了山会初级师范学堂。

    1911年,鲁迅回乡主持师范学堂,由于种种原因,旋即在1912年黯然离职,提出的“开拓越学,俾其蔓延,至于无疆”的梦想,随之搁浅。

    在接下来的半个多世纪里,伴随着动荡不安的社会潮流,山会师范学堂历经兴衰,但当年的一缕文脉未曾断绝。到了1980年代,远离城市的宋六陵边,传出了琅琅书声。

    低矮围墙内的72亩土地,几间平房,黄泥操场,就是当时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地处宋六陵的绍兴师范专科学校。800多名学生,是中国高考制度恢复后招收的。对于知识的饥渴,使这个山谷地带弥散着浓厚的学术氛围。

    不少学生后来成了社会名流,如政教系的俞可平,当时对马列主义有着狂热爱好,成了中国首位政治学博士。

    1984年,绍兴师专迁往城区。宋六陵时代发奋图强,沉淀为这座小师专的文化传统。当时的师专校长陈祖楠着力推行养成教育,修德以求真知,慎独而成事功,成为小师专的治学风范。

    校园内的读书声依旧,而风起云涌的时代变革在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拉开序幕。痛感于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缺少一所自己的大学,不少人开始为绍兴的大学之梦摇旗呐喊。

    1981年,在京56位教授、学者倡议绍兴创办一所鲁迅大学;已故著名教育家邵鸿书,当时坐着轮椅为绍兴创办大学四处奔走;1993年全国两会,谢晋等人提交创办绍兴大学的提案。

    在长达10多年的时光中,一座城市对于一所大学的追求,积蓄起一种最为广泛的社会力量。而创办大学的火种在1994年,最终在一群商人的推动下点燃。

    那时候,包玉刚资助创办了宁波大学,李嘉诚推动建立了汕头大学,港商捐资助学成一时之社会风潮。1994年初夏,一位叫陈元钜的商人签发了一张1000万港元的支票。这张支票被送到绍兴。

    同年,绍兴旅港同乡会的高月明、倪铁城、车越乔、章传信,包括大律师胡鸿烈等人慷慨解囊。这些人,大多从小商小贩起家,并非商贾巨富,但先后捐款达5500万元之多,足见乡梓情深。

    1994年,在市委、市政府发动下,绍兴创办大学的举动,激发了社会的如潮热情。学语幼童、白发老翁纷纷走向街头捐款点。一分一厘汇之成河。这一幕,情动绍兴。

    1996年4月4日,国务院一纸批文,意味着绍兴文理学院诞生。它是由绍兴师专、绍兴高专合并组建的。因为当时国家已对高校升格实行从严控制,绍兴并未领到大学名号。今天回望,不无遗憾的这次申办,是绍兴向着大学梦想迈出的第一步。相比同类城市师范而言,绍兴的专升本约提前了5年时间。

    大楼、激情与城市化

    1997年9月,在这座城市的风则江畔,新落成了一片建筑群。从空中俯瞰,这是一片被水包围的校园。一些怀抱知识改变命运信念的学生,走入这里——绍兴文理学院。

    相比北大、清华等名校,这所新学校显然缺乏名气。漂亮的大楼,一度是它的标志性符号。上世纪90年代末,学院对新生搞了一次抽样调查。校方的问题是:你为什么到这里就读?75%以上的学生在校园环境优美一栏中打上了“√”。

    “这是一个既骄傲又辛酸的答案。”绍兴文理学院副院长许学刚说,从小师专演变而来的这所学校,初期运作捉襟见肘。那时候,全中国的大学还流行唱“漂亮的女生,白发的先生”之类的校园民谣,但很遗憾,这里只有漂亮的大楼,没有“白发的先生”。

    绍兴文理学院经管学院院长李生校,那时候是经贸系主任,他手下有4个班级,开设了一些旅游管理及会计之类的专业。也没太多的老师,有时还临时叫个辅导员,教旅游管理班的学生练习走路的标准姿势以及端盘子的技能。

    当斯时也,在中国各地,各种各样的大学不断地新生着。城市化浪潮席卷中国,大学当然是城市资源集聚的一顶桂冠。而高中学校沉浸到了一片喜悦之中,升学率出现普涨局面。

    “象牙塔”不再遥远,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而教育部出台了新文件,所有冠以大学之名的学校,要通过一套量化的考核指标。

    大学门槛不断提高,竞争更加激烈,在绍兴周围,各城市均在办大学。面对一座城市的百年夙愿,新一轮的励精图治拉开序幕。

    一个极有说服力的数据是:2000年,绍兴文理学院校园占地面积为614亩,校舍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在校生规模4300人。到了次年,新任不久的学院党委书记费君清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说,我们要办一所万人规模的全日制本科大学。

    费书记的话,让记者心潮澎湃。万人规模,那是一个怎样的超大城市社区啊?一个绍兴老城区,也就43万人口。当年极具震撼力的这句话,后来轻而易举地实现了。

    2003年,文理学院的学生就上万了;到2005年,校园面积扩大到1500亩,校舍45万平方米,在校生18,000人;次年在校生人数超2万。

    那时候,整个社会都流行说“超常规谋划”、“跨越式发展”这些雄心勃勃的词汇,这些都在绍兴文理学院得到体现。那些崛起在小村庄与菜地之间的大楼,见证着文理学院的跨越脚步。

    当然,这种激情也是那个时代需要的。虽然盖大楼的速度远超请大师,但陆续到来的教授们,也夯实着这所学校的学科基础。到2005年,绍兴文理学院顺利通过教育部科学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绍兴离大学之梦再进一步。

    大师、理性与城市学府

    2004年,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韩启德来到绍兴文理学院。“创一流大学”。他当天写了一幅字以赠学校,当然这是希望。次年,韩启德再赴绍兴,这一次说了16个字,那是意味深长的——摈弃浮躁、拒绝平庸、脚踏实地、追求卓越。

    此时的绍兴文理学院,也正在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其实已经完全具备大学实力的这所学院,到底需要一所怎样的大学?在对校园建设投入11亿元巨额资金后,在“大楼多于大师”的局面下,这所学校显然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

    经历了上世纪90年代的扩张,再看中国高校的发展格局,我们就会发现,地方高校占全国高校总数的95%,而地级市高校占高校板块的“半壁江山”。即使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州立大学也是高教的主要力量。

    变化在一点点地发生着。2005年,绍兴文理学院院长王建华提出:“立足绍兴、面向浙江、辐射全国、走向世界,质量为本、提升内涵、创新强校,与地方共同发展。”这一表述,为其发展定下了新的基调。

    2007年,王建华去了一趟山东,专程去邀请一位美国归来的博士后。这事情弄得双方都很感动。从2006年起,绍兴文理学院在全国各地遍寻“大师”,当然,他们追寻“大师”的足迹是有针对性的。譬如王院长找的“海归”,手里握着全球先进的纺织化工染整专利。邀请他落户这座全球性的“纺织之城”,这是两情相悦。

    王建华感兴趣的“大师”,多是纺织、制药、建筑和机械电子等门类的学术精英,因为与此相对应,这构成了绍兴制造业的支柱。绍兴文理学院的目标是,让这些对应的学科或二级学院,达到国内先进的学术水平,同时培养大量技术应用型人才,让教授和学生们成为区域产业的人才辐射源。

    当年办学很有点尴尬的李生校现在长袖善舞,他把院内约一半的教授送到海外去,同时把外籍教授请到校内来长期任教。在今天的经管学院大楼内,有咖啡馆、6人教室等新鲜事物。李生校说,在这些场所里,就像徐志摩写的那样,导师的烟斗里熏出来的都是学问,这也是目前国际流行的大学教学方式。

    全球化浪潮,正在逐渐渗透到绍兴文理学院。夏天的校园内,行走着三三两两金发碧眼的外籍学生。而校方正在热烈谈论的,是国际化发展战略、教学与国际接轨等时髦的话题。

    王建华说,城市学府在当今中国还没有一个可资模仿的范本,绍兴文理学院正在自己的探寻之路上。他的想法,首先办成一座没有围墙的大学,并为此邀请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慕克等人来校讲课。“风则江大讲堂”这个平台,让这座城市不时弥散着一些学术空气。

    今天的绍兴文理学院仍在不遗余力地申报硕士学位授予权。他们的计划是,在新的申硕程序启动后,挤入浙江省高校申硕的“第一方阵”。这也是绍兴文理学院迈向绍兴大学中举足轻重的一关。

    让王建华更感兴趣的,显然是一种大学精神的坚守。让人文精神成为最好的感召力量,那才是一座城市学府应有的社会品格。王建华的桌子上,放着厚厚的研究资料。这位更倾向于成为学术权威而非行政权威的院长,经常深夜爬梳在故纸堆里。他领导的越文化研究课题组,在挖掘这座古老城市历史上的学术精神、商人精神,并努力探寻他们之于今天的社会意义。

    正是在这样的场景中,在环城河的桨声灯影之间,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渐行渐近的大学身影。而这座城市,需要的也毕竟是一座实至名归的真正学府。

    绍兴创办一所大学的希望种子在1994年播下。在15年间,绍兴对一所学府殚精竭虑地追求,映亮的是一座向着现代教育、向着梦想的城市的百年天空。

标签:名校风采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教育新闻Education News
高考资讯Entrance Information
高校招生College Admissions